第46章 将门之子(1 / 2)

陈秋颇为好奇的说道:“据我所知,李家可是又百顷良田的,你好歹也是李家次子,怎会如此?”

听到陈秋的疑问,李青不由地露出苦笑,“家中良田不少,粮食不缺,只是钱财甚少,陛下修长城几十年,便是朝廷也是囊中羞涩,老丈怎会不知?”

陈秋这才想起来还有此事。

若说大夏做了什么造福千古的事情,那莫过于长城的修建了。

只是这长城的修建史却伴随着多少民夫的血泪,孟姜女哭倒长城之事他也有所耳闻,甚至还在课本上拜读过那篇文章。

但也只是在史书上看到了寥寥的几句,使蒙田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水南,筑长城,因地险制塞,沿袤万里。

要知道大夏一朝的人口才不过数百万,甚至不到千万,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停的修筑长城,要用多少民夫?多少罪犯?

那数目只是想一想,都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而且为了修筑长城,大夏皇令税官克以重税,才让长城修建之事始终没有停下来。

陈秋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以现在的人的眼光看来,长城确实是非修建不可,不禁可以御敌以国门之外,更能够以此作为屏障,护国不失。

后世多少王朝基于长城才得以苟延残喘,长城的修建造福了何止百世?

不过陈秋对此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关于戎狄,他还有着更好的方法。

只是如今的朝政都是王焕在处理,他一时之间也插不上手。

最起码在稳住王焕之前,他绝对不能暴露出自己对权利有着欲望。

陈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对李青说道:“是只有李家如此,还是诸侯皆是如此?”

李青点头道:“自然是诸侯皆是如此。”

陈秋总算是知道,为何李矮子和夏令那么折腾大夏朝,大夏朝还能苟延残喘一二十年之久。

其根本原因还是这些以老夏人为基础的老兵和将门了,这些人才是大夏朝的根本。

至于其他诸侯国,不过是初附而已,根本不能够作为依仗。

经过这番交谈,陈秋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先是掌控以老夏人为基础的朝堂势力,接着再着手改良税制。

此时的税制在陈秋看来大有问题,农税已经达到了十分之三的程度,而商税却是三十税一。

也就是说,商贾获利三十文钱,需要交一文的税钱。

而农户收获了价值十文钱的粮食,就要交出去三文钱。

大夏朝固然是农业社会,但这样的税制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等于说是大夏朝所有的税收,全部都压在农户的头上。

修建长城的钱粮何止百万贯?

难道要农户全部都出了?

这是何其不公!

更何况,修建长城的人,有一部分确实是罪犯,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乃是民夫。

这些民夫都是农户,朝廷征发徭役,他们就不得不离开故土道边疆修筑长城。

陈秋不由地长叹一声,接着便问道:“你觉得,陛下修筑长城,是对还是错?”

“自然是对的。”李青不假思索的说道。

“为何?”

陈秋有些失望,这个时代的人总归是挑不出被限制的眼界,只想着墨守成规。

却见李青面色一正,便说道:“我去过边疆,也同那些戎狄打过交道,他们乃是虎狼之辈,一直在觊觎中原,其马术更是精湛无比,可以说是全民皆兵。若是说这个天下能让大夏感到威胁的,不是那些诸侯国的余孽,而是这些北方的戎狄!”

他的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陈秋大致知晓一些历史,自然是理解的。

不仅仅是这个时代,接下来两千年之内,中原王朝就一直跟北方的戎狄处于敌对的状态。

那些戎狄将中原的百姓看做是牛羊,中原的百姓自然视他们为仇寇。

陈秋的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叩击声。

良久之后,他轻声说道:“若是我们打过去呢?”

“什么?”

陈秋的声音有些小,妙音坊之中的歌姬在抚琴,琴声舒缓,李青一时之间没有听清楚他说的什么。

“我说,如果是我们打过去呢?”

陈秋的目光炯炯有神,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一个老丈应该有的目光。

李青闻言顿时苦笑不已,“老丈有所不知,那些戎狄没有固定居所,便是追去了,他们拔腿便走,大夏的战马不多,少了对他们造不成威胁,多了又追不上。所以老丈这话,有些想当然了。”

“若是买马呢?”陈秋说道。

“用什么买?粮食吗?粮食咱们大夏朝的人都不够吃,哪来的粮食去跟戎狄换战马。”李青觉得这陈老丈好像是不谙世事一般,对这种事情都丝毫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