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静待时机(1 / 2)

听了袁熙的话,沮授有些不明所以,但一旁的陆逊却是若有所悟。

他这段时间,掌握搜集了各方探子送来的情报,所知事情细节远比沮授要多,他盯着豫州那些位置,发现袁熙圈住的地方,都是豫州最为富庶的产粮区。

他眼前一亮,开口道:“使君的意思是,袁公路的粮食,可能会出问题?”

袁熙笑道:“伯言说得好。”

“我预测,今年豫州有大蝗。”

沮授和陆逊听了,齐齐一惊。

蝗灾凶险,所到之处千里赤地,尤其是大蝗灾,可以说是所到之处,当年的粮食收成便打了水漂。

这可不是饿肚子这么简单,汉末种田农户,除了广有积蓄的豪强之外,完全没有应对灾害的能力和储备,颗粒无收的结果,就是完全无法活下去。

所以为了活下去,民众要么背井离乡逃走成为流民,要了就是卖儿卖女,易子相食,或者举家卖身给豪强为奴。

这里面引起的连锁反应是破坏性的,因为这些土地不仅是农民生活的依靠,也是士工商人群的粮食来源,更是兵士军粮的供应。

在广陵的陈登紧急调集粮草支援安邑,太史慈收到粮草后,在城内安抚士兵,才平息了军心。

所以蝗灾发生之前,袁术虽然荒淫无度,盘剥百姓,但治下百姓兵士好歹还有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也就还能强撑下去。

袁熙点头,“没错,但我们也要做好准备。”

《武帝纪》记载,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只要稳守两城,袁术军迟早会被拖垮,唯一需要防备的,还是早已经撕破脸的袁熙军。

曹操谋士中,除了程昱,颍川派系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偏偏戏志才去世后,程昱资格最老,要是荀攸出声怀疑程昱,只怕会被怀疑打击异己。

他心道现在天下的形势因为自己的介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自己预知未来走向的优势也越来越小,仅剩不多的凭借,也就是天灾了。

不过打仗比拼的是各方面的因素,若是袁术军和曹操军遭灾,袁熙军却是粮食充足,此消彼长,两边战力士气会逐渐拉开距离。

到时候只要等对方断粮崩溃,袁熙军再大举出击,便能将其一举击溃,顺利的话不仅能重新夺回下邳,还能攻入袁术的老家!

陈登太史慈等人得到消息后,不约而同想起上次朐城内乱之事,两人皆是忧心忡忡,看样子,和袁熙敌对的势力已经渗透的如此之深,连粮仓重地都能渗透了吗?

而在郯城坐镇的曹操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对座下的程昱笑道:“公达倒是厉害。”

如今这个链条要是断开,兵士缺粮,仗都不用打了,兵士自然溃散。

“不过这些太平道方士因为凶虎杀死张角之女之事,已经彻底站到了我们这一边,以后行事方便了许多。”

后世记载,建安二年(197年)五月爆发蝗灾,天下大饥,江淮间民相食。

《袁术传》记载,袁术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而且太平道奸细,是程昱直接负责的,自己要是质疑他,会显得争权夺利,被曹操所不喜。

曹操这边得到消息,汉廷孔融为首的官员弹劾曹操,虽然被刘协压了下去,但在朝野中还是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袁熙如今倚仗的,便是人力尚无法控制的天灾,仍然如后世一样发生。

程昱连忙谦道:“皆是使君广有威望,只可惜了那几个探子太过心急。”

“余下的人,昱已经遵照使君之意,发令让他们潜伏起来,暂时不要轻举妄动。”

荀攸思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没必要再提,反正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如今徐州的战局,还是在下邳和彭城这两座关键城池的争夺上。

陆逊出声道;“既如此,面对势头正盛的袁术军,我们按兵不动,固守城池等待反击,等到对方后院失火,再一击致命?”

“伯言要做的,便是让百姓随时准备收割粮食,必要时即使粮食不成熟也要提前动手,同时还不能让袁术军和曹操军察觉此事,以免有所提防。”

他随即疑惑道:“听说那凶虎抓了张角女儿后带到了幽州,随即便下落不明,他还真的将其杀掉了?”

曹操微微点头,一旁的荀攸却是欲言又止,最后看到曹操和程昱言谈甚欢的样子,还是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随后广陵大肆搜捕,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几名纵火的奸细被抓住,审讯后砍了头挂在了城头上,对广陵的破坏才慢慢止歇。

“虽然广陵靠海,但还是有大片内陆平原地区,如果豫州蝗灾蔓延过来,徐州也损失不小。”

后世袁术军自立后,声势一时无两,虽然打了几次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