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进退两难(1 / 2)

汉廷诏书的内容,并没有出乎沮授陆逊的预料,里面只字未提徐州发生的冲突,只是含糊其辞说了各方当以大局为重,务必以击败袁术为要。

袁熙冷笑着把诏书扔到桌案上,在屋里烦躁地走来走去,虽然这对汉廷来说,是最为顾全大局的做法,换做袁熙站在刘协的位置上,怕是也会选择这种和稀泥的做法。

但对如今的袁熙来说,却是不可接受的。

既然朝廷给他了个徐州牧的位置,他被迫负起了保护徐州百姓的责任,曹操出兵偷袭徐州,必然要有个说法。

而且以目前的形势,袁熙再傻,也不会先对袁术动手。

曹操占着下邳,按其其风格,很可能会把袁术军引往广陵方向,所以袁熙已经让太史慈敢回广陵做好应对袁术军的准备了。

如今在广陵郡西南边界的堂邑,和扬州九江郡直接接壤,直接暴露在袁术军攻击范围内,徐州本地兵训练不足,已经轮换了好几次守城兵士了。

以袁熙当前的实力,在下邳的事情彻底解决之前,只能采取防守态势。

刘备下落不明,曹操和袁熙撕破脸,孙策按兵不动,这样一来,讨袁联军各怀鬼胎,主动权回到了袁术军手里。

于是吕布从司隶南下的那一路,便压力陡增,据说袁术有意往颍川方向调兵,要是吕布被打退,讨袁联军怕是再也没有下一次了。

袁熙和沮授陆逊商量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到什么破局的好方法,只能静观其变。

如今便是如此,下邳被攻破,其中百姓跋涉半个多月才到达广陵,沿途倒毙者不计其数,又因此体弱,多发病疫,袁熙只得征调医士,尽力医治。

他走到榻前,给吕玲绮轻轻塞紧被子,吕玲绮能有如今的表现,已经是大大出乎袁熙的预料了。

在古代,民众迁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并且袁熙还要优先供应兵士的口粮以应对外敌,这样一来粮食缺口更大,导致他现在只能从幽州调集粮食应急。

他这半个月和吕玲绮各自忙的团团转,一直没怎么见面,以至于袁熙身体里面的火焰早就有些压抑不住,又被繁冗的杂务搞得心情压抑,只想发泄一番,便轻手轻脚进了屋,把门掩上。

这其中有袁熙故意放纵的因素,但随着事态演变,袁熙从陈登的信里得知,他其实并没有控制住暗流下面的形势。

袁熙发现,自己骨子里面,还是很倾向于做些冒险之举的,但随着他地位越高,越发感受到肩膀重担的无奈。

在袁熙遇到的女子中,身材堪称恰到好处的,除了甄宓,便是杜夫人了。

一是因为大批百姓逃难而来,城内根本无法安置下这些多的人口,只能尽量将人群分散的周围的村镇。

太史慈倒是多年前了解过太平道的一些切口,但时过境迁,这些接头暗号早已经换掉了。

三是逃难的百姓,因为身体虚弱而大批倒下,加剧了广陵各城的消耗。

想到曹操在自己眼皮底下安插着这么一批人,袁熙就寝食难安,但要揪出这批人却很难,因为太平道是秘密结社,很难打入内部。

二是因为下邳百姓逃入广陵,骤增的人口对于粮食供应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等于是拿广陵郡储备的粮食,去养下邳广陵两郡的人口,这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耕夏种来说,不是好事。

后世三国几次大的内迁,死亡人数过半是很正常事情,要不是逼不得已,百姓谁愿意背井离乡?

袁熙叹了口气,望着窗外阴沉的天气,想到眼下找不到方向,还被海西城的一堆事情困住,心里越发不爽。

当初吕玲绮最初说跟着打仗时,袁熙其实并未当真,一个女子再能打,还能整日面对无止境的厮杀,如同男子般坚持下来?

本来袁熙的计划是,和刘备合兵,两路并进打入袁术的腹地,然后让刘备占据豫州。

袁熙中间思考过数种办法,包括用邺城中的曹嵩威胁曹操,或者放弃广陵,返回冀州直接攻入兖州,派人暗杀曹操等,但要么就是可行性太低,要么风险性太高,都被沮授和陆逊劝住了。

如今的他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行事越发保守,不然一个决策失误,可能治下几十万百姓就要遭殃。

他盯着杜夫人腰身,其曲线纤细苗条,但在上下两个方向上,又骤然拉出了极为炫目的曲线。

海西城的事情,远比袁熙想象的麻烦。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中途的口粮完全无法保证,风餐露宿的恶劣环境,也极容易让人病倒,还会遇到种种不可预知的危险,比如野兽,比如流寇兵匪,都会夺去百姓的性命。

如今城内缺少将领,他和吕玲绮只得分开巡营,一人白天,一人夜里,导致这些日子两人回来时,看到的都是对方睡觉的样子。

但这个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要么掌控,要么清除,不然谁知道什么时候,这些人突然冒出来在背后捅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