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1)

男孩有点绘画天赋,从小玩刻模子都是最漂亮的,以后不断写写画画,居然也有点小成。他本想找个和绘画有关的工作,但小城太小了,也没什么工作适合。文化馆没门路进去,只好找工厂看看。当时知青刚返城,满街的待业青年,找份工作挺难的。

小城的经济不发达,工厂少,能安排待业青年的地方不多。

一般大一点的单位,便成立一个后勤服务公司一类的部门,隶属于本单位。

然后,把自己单位人的子女暂时安排在后勤服务公司。

这类公司,多数也没啥正经事儿干,只是为了解决就业而已。

开饭店、开商店自是首选。

忽忽拉拉,小城的几条街道一下子热闹了许多。

临街的门面房好多都租出去了,简单一装修,刷刷墙,窗户换成大玻璃窗,挂个招牌就开业了。

“商业局知青服务公司”

“农垦局知青商店”

“物资局知青饭店”

………

满街都是商店、饭店、服务公司。

男孩父母托了个市委的亲戚,认识二轻局领导,写个条,让他去羊毛衫厂找李厂长。

李厂长名叫李老根,人高马大的,外号李大巴掌。一笑一口大白牙,据说酒量极大。

父母买了四瓶当地名酒洮儿河,又买了几包点心送到李厂长家。

看了二轻局领导的条子,李厂长爽快地答应了,下星期一来上班。

羊毛衫厂不是国营企业,属于大集体。当时小城男女青年找对象,一听大集体的都不愿见面,非得国营的才谈。

很多待业青年宁愿在家闲着,也不去大集体的单位。

小城人好面子,也现实。去了大集体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男孩家也没太大门路,也只能找到这个厂了。

父母有点怯怯地问男孩行不行? 男孩倒无所谓,想着女孩信中的鼓励,对未来信心满满的,一口答应了,摩拳擦掌地准备一展身手。

开学时间到了,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女孩父母陪着,大包小裹的,前呼后拥地来到学校,找到报到处,拿出录取通知书,值班老师马上吩咐人带到宿舍,女孩一看,宿舍里4张木床,上下两层的,住8个人,每张床上贴着名字,女孩的是靠窗左边上铺。放置好行李,又赶紧去注册登记,领了一桌一椅,学生手册什么的。

女孩初中的那个同学先到了,听说女孩到了,屁颠屁颠地跑来帮忙。女孩又把这个叫张来水的男生介绍给父母。忙乎了大半天,天色也暗了,父母请女孩和张来水一起在学校旁边的饺子店吃顿便饭。

张来水是盛京长大的孩子,父母都是工人,家住的地方离女孩家很近。

大城市的孩子,见多识广,又不怯场。

张来水人脑袋聪明,嘴巴又会说,阿姨长,叔叔短的,把女孩父母哄的很高兴。

吃完饭,女孩父母又叮嘱了一番就回去了。

趁着还没有完全天黑,张来水领着女孩又在校园里闲逛了一阵子。

学校真大,一幢幢楼房都隐没在树林中,只是偶尔露出一点红色的砖墙。

一条条小道在树林中蜿蜒盘旋,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在路上或急或缓的,走着。

走一段,便有些木凳、石凳可以歇息。

也许是刚吃完饭,凳子上都坐满了。有看书的,有闲聊的,也有一男一女窃窃窃私语的。

差不多天完全黑了,张来水把女孩送到了宿舍楼前,笑眯眯地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