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 2)

闻道 晚来风徐 1609 字 12个月前

来神佛菩萨的报应的,所以世人对方外之人总是存着几分敬意。

还有故意去捣乱的?

“至于内里嘛,各有千秋,却又大同小异。人生在世本就是修行,不管是在家还是出家其实是一样的道理,便是躲进尼姑庵,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平,有不平就有争,有争就有是非。心不定,哪儿都不是清净之所。”

萧梦得表示懂。

在江府,有这样那样的不愉快,到了尼姑庵里,也未就必人人和乐,只要有人就有是非。

可她就是不吭声,这也意味着她并没打消出家的念头。

江清寒知道她又犯倔了,但这也是人之常情,有时候人们最恨的不是对自己恶的外人,而是亲人,人们最感激的不是亲人的帮扶,而是陌生人的偶一善念。

大抵是求全责备,越是爱之深的血脉亲人,对他们要求就越苛刻。

萧梦得豁出去撒赖道:“既然你都说得这么详细了,那就……不,不上去了。”

江清寒并未对此有过多表示,很是厚道的全了萧梦得的自尊心。

*

两人沿原路下山,说也巧,竟路遇两个幸儿庵的女尼。她们年纪在三十上下,着粗布尼衣,瑟瑟北风里显得两人越发瘦削零丁。

脸和露在外头的手冻得又红又肿。

她二人对于大冬天还爬山的江清寒和萧梦得并没有多少好奇,当然也没有多少对贵人不同寻常的嗜好的鄙薄,更无对他们闲逸恬淡生活方式的羡慕,神色平静而庄严,是真真正正的毫不关心。

因他二人主动让路,二尼双手合什,躬身道谢,很快擦肩而过。

这一场偶遇看似不足为奇,萧梦得也没和江清寒进行讨论,不过她自己心里却有如翻江蹈海般的波动。

因为,如果她坚持初衷,那么这两个女尼就是她日后的写照。

这两个女尼面黄肌瘦,明显营养不良,可见她们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

做为旁观者,觉得这两个女尼很有出家人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可如果代入进去,便觉得这样的生活只有苦和麻木,甚至连底色都只有苍凉。

萧梦得虽经受过剧烈打击,对这世道失了信心,却终究还是年轻姑娘,对未来的生活远没有太过绝望。

说到底,不过是一时害怕所以才生出的逃避心思罢了,可人的贪图安逸的本性尚在,她虽愿意清修,以肉/身之苦抵消内心的痛苦,却不愿意过得这么贫苦。

***

江清寒带着萧梦得去了另一处通照庵,这里虽然仍旧离城不近,但背靠通寂山,风景要比幸儿庵优美壮阔,庵堂也比幸儿庵肃穆宏伟,离老远,就能隐隐闻见山谷间传来的钟声和若有似无的缭绕香烟味。

越走越近,发现来往的香客众多,车马成行,与幸儿庵简直是天壤之别。

就算通照庵更灵验,也不至于如此兴盛?

萧梦得问江清寒:“这里确定是庵堂?”

车水马龙,也太热闹了点儿,今日又不逢一,也不是十五,怎么人这么多?不知道的,还当是什么集市呢。

江清寒道:“京城有十大名景,通寂山就占了两个,一个是西山晴雪,一个是云峰夕照,文人墨客又大多喜欢以文会友,故此通照庵占了地利、人和。”

好吧,这就像万物草木,又或者是人,生而就有尊卑高下,不服不行。

萧梦得本以为这回又是浮皮潦草,大致看一回就罢,不成想江清寒下了马车,径直带她往通照庵山门而去。

庵门外停着十数辆马车,瞧着都不起眼,可偶尔有人下车,却能窥见里面另有乾坤,虽不至于多金碧辉煌,但大多以奢靡舒适为要。

萧梦得匪夷所思。

这回江清寒明显不像先前在幸儿庵那般随意,他给萧梦得丢下一句“跟着日暮”,已经和不远处一位低调打扮的贵公子寒暄去了。

萧梦得束手束脚的跟着日暮进了通照庵,一边打量周围的环境,一边暗自思量:只怕这儿才是江清寒要来的目的地。

只是,通照庵有什么值得来的?他们喜欢赏景、作诗,难道不该往山上去?一边临风,一边烤火,一边喝酒,一边谈笑?

再说这里是尼庵,他们一行大男人,也没带女眷,不怕薰扰了菩萨的清净?也太不搭了,总不会是来单独求菩萨赐福的?

只能说萧梦得少见多怪,眼见江清寒和人在前面走,三拐两拐,便去了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