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鹿散于野(2 / 3)

张謇说:“一个月前,宋教仁与陈其美通过黑龙会的内田良平,向日本三井会社借了30万,这次应当还是要向三井借钱。”

李谕说:“日本人狼子野心,内心想法必然是想控制汉冶萍公司。”

张謇搞了多年实业,同样看出了背后可怕,“所以我坚决不同意以汉冶萍公司为抵押物,后患无穷。此事太炎先生也获知了,他发电报指责了孙与黄。不过孙先生对他解释说,先生等盖未知南京军队之现状也。每日到陆军部取饷者数十起。军事用票非不可行,而现金太少,无以转换,虽强迫市人,亦复无益。”

目前章太炎被袁世凯委任为高级顾问,派去东三省搞实业去了。

不仅张謇和章太炎不同意,社会上反对以汉冶萍公司作抵押的人太多了。

此后,汉冶萍公司慢慢被日资渗透并且控制,日本通过汉冶萍公司获得了大量军国扩张所需的煤铁资源。

让小鬼子舒服,是李谕最不舒服的事,必须得管。

日本对汉冶萍公司做了资产评估,结论是仅仅3000万日元,鬼才信啊。

李谕说:“汉冶萍公司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日本人对其的估价却只考虑了鸡的价值,心眼太坏。”

“是啊!煤铁对国家何其重要,就连前清旧官盛宣怀都明白不能让日资渗透进汉冶萍,”张謇说,“一国之权犹鹿也,失而散于野则无主,众人皆得而有之,而逐之,而争以剧。”

张謇的话相当痛心疾首。

清朝的覆灭意味着原有政治中心的泯灭,张謇不愿出现秦朝灭亡时“鹿散于野”的情况。

中国这么大,就像一大群鹿,汉冶萍这些重要的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只鹿。

李谕想了想说:“我可以设法进行借款,而且不以汉冶萍公司为抵押。”

张謇高兴道:“与疏才这样的聪明人说话真是轻松!我找你就是想看看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毕竟现在放眼全国,能在洋人地盘把产业做那么大的,只有你。”

李谕说:“借钱无需找日本人。我通过这两年的运作,已经同德国实业部的实权人物瓦尔特拉特瑙部长建立关系,他同意进行高额借款,我已经争取到4000万马克,差不多相当于2000万日元,换算成银子也有500万两。我可以居中斡旋,再借至少4000万马克。”

张謇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这么多钱一下就解决了大问题!但南京临时政府的事,不能以你的公司作抵押吧”

李谕说:“可以用马上在上海兴办的数家新企业为抵押物,比如德国出一半钱的药厂。或者直接采用金融手段,这些款项我不出面,仅仅作为担保人,债券反正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消化。”

张謇思路同样清晰:“现在南京政府愁的正是没人敢接债券,如果能把政治上的事化成商业上的交易,就再好不过!”

李谕笑道:“也不违背我不参与政界的承诺,仅仅是个金融市场上的中间客。”

李谕嘴上编出一个“金融+债券”的完美说辞,其实心里很清楚:等一战开打,这些钱就不用还了!

至于为啥逮着德国一只羊使劲薅羊毛还用问,因为好薅啊!

况且他们通过庚子赔款弄走那么多银子,讨回一点无可厚非。而且薅羊毛最狠的是法国,人家简直不是薅,直接拿推子要全部推掉!

张謇兴奋道:“我会让南京尽快派出财政部长与你接洽。”

李谕又问道:“你这个实业部长,还要辞职吗”

张謇说:“只要不随便把我治下的企业典当出去,继续做下去似乎有了那么点意思。”

李谕笑道:“以后我还指望着季直兄在上头多多帮衬呢。”

张謇说:“谁帮衬谁,可说不准哦。”

南京方面获悉借款一事有眉目后,立刻就让财政部长陈锦涛来商量借款事项。

实话说,4000万马克,即500万两,对于维系政府来说,真不是啥大数目。

陈锦涛目前办事挺积极,不过这人后来当了汪伪政权的汉奸。

李谕的想法是通过自己的银行接纳款项。

大清银行几天前刚刚改名中国银行,再加上交通银行,让它们两家接收款项。

如此做一举两得,不仅借到钱,还能让两家银行早早扩充业务,填充资本。

陈锦涛激动道:“太感谢院士先生了,您真是有通天之能!在下多年前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财政律法,却不能解决财政之事。”

李谕不过是想搅黄日本人的阴谋罢了,500万对于偌大的国家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李谕说:“不过一点商业活动罢了,在下也能居中受益。”

得当作普通的金融交易,把自己说得没那么高大上。

陈锦涛说:“我明白,孙先生要给你做一面锦旗,并亲笔题字一幅,同时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