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来拦车(2 / 3)

民减轻负担。
有钱、有粮食,国内的土地矛盾也得到了改善,接下来就是修黄河,挖运河,推广教育,进行纺织业、煤炭业、钢铁行业的发展,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做铺垫。
最后,就是一步一步地改革军事。
毕竟外患只是短暂地消除,谁也不知道西夏和辽国什么时候来,所以军事改革就只能放在最后。
目前已经开始了第一步。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搞规划这种东西最怕的就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现在方向已经调整好,前期最难的打败西夏辽国,完成官员改制、做好经济、调整外贸都已经搭好桥、建好路,接下来就是执行,实践来检验真理。
而赵骏这个规划方向的人反倒用处不大,剩下的就交给老范他们执行就可以,反正办法教给了他们,不可能还事事他亲力亲为吧。
“这人一闲下来,就觉得无聊,不过也挺好,每天那么早去上朝累得很,稍微休息一下也不错。”
赵骏思索着,然后接过老婆的汤,边喝边道:“老婆,你去过江南吗?”
“没去过。”
曹苗芯摇摇头,她从小在汴梁长大,除了出城踏青,连开封府都没出去过。
赵骏笑道:“刚好闲下来,咱们新婚度蜜月去!”
“去哪?”
“去浙江看看,那里风景不错。”
“好。”
曹苗芯欣喜道:“夫君去哪我就去哪。”
“那就走走!”
赵骏说干就干。
大早上就立即给赵祯写了封信,随后派人去皇城司招呼一声,让禁卫军们做好准备,他们今天中午就启程。
现在皇城司的职责也提了上来,是同属于皇帝以及政制院知院的双重下属机构,相当于后世霉帝的fbi,级别扩大,曹修这个皇城使,现在也是从二品,与普通部门平级。
规模大起来了事务也繁忙,因此曹修已经很少出现在赵骏身边。
至于狄青就更了不得,由于对西夏和辽国战争中,冲锋陷阵,战功很大,如火箭般一路升迁。
从刚刚去西北的营指挥使,如今已是从五品级捧日军、天武军四厢都指挥使。五年前他还只是个小队长,现在都已经是将领。
本来他还想留在河北,张亢战功更大,从一地知州升到了河北路转运使加衔正三品兵部侍郎,狄青还想继续跟着张亢干,但架不住现在确实辽宋已经停战。
接下来如果要打仗的话,恐怕至少得几年后辽国恢复元气,把狄青放在河北路显然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留在汴梁多训练点士兵,并且也能与火器司那边共同研究,试验新式火器威力。
所以目前跟在赵骏身边的其实还是江大郎和黄三郎这两个得力手下。
事情安排好之后,即刻出发。
就连赵祯都没有想到赵骏做决定这么快,清早起床说想带着老婆去度蜜月,中午就走了,他本来还想喊夫妻两人中午进宫吃午饭的。
结果眨眼间就收到了大孙去江南度蜜月的消息,也让他始料未及。
不过这段时间赵骏确实比较辛苦,做全国总规划指导大方向,各个条条框框都要构架好,经常忙得脚不沾地,让他放松一下也挺好,因此也就没有让他回来,由他去了。
中午赵骏就出发,也没带多少人,跟上次出巡一样,在码头雇佣了三艘大船,带上皇城司两营卫士就出发了,浩浩荡荡顺着运河往江南而去。
这次是旅游度蜜月,也就没有在地方上停留,直接往目的地去,仅仅花了大概三十多天的时间便到了杭州。
正是六月暮夏,杭州城风景怡人,西湖边更是美不胜收。
恰逢最近下了一场小雨,小雨刚过,湖岸林荫小道的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桠间偶尔能落下几滴水珠。落在青石板上溅出微不可查的水花。
旁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书店……商店门楼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各色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和汴京城内城的繁华比起来,亦是毫不逊色。
赵骏此时与老婆泛舟湖上,欣赏美景。他来江浙地区一是度蜜月,二是视察一下这边与高丽、日本的贸易情况。
由于开设了国企的缘故,他还是非常在意能否迅速让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所以在江浙地区他鼓励商人出海前往日本,只要愿意出海者,往往能享受一定免税优惠。
一时间从者云集。
商人出海的话肯定会大量雇佣人手,同样能解决很多就业问题。
并且将来随着日本石见地区与大宋之间频繁贸易,那边肯定也会有相应的发展,大量日本人口流入石见,有挖矿、搬运的工人,也有开设酒馆、妓院以及与宋人贸易商品的商人。
大宋虽然没有在对马岛驻兵,然而允许民间商人携带大量书籍和私人武装前往日本。如此一来也能迅速把宋人文化传播出去,加深大宋对日本的影响。
赵骏到地方后先和老婆逛了几天,接着就去了杭州市舶司视察了一下,看了一下今年大宋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数据。
数据很夸张。
短短半年时间,暴涨了三倍,而且还在持续升高。
其实以往大宋也不是没有与日本交易,但交易数量有限,主要是宋朝在日本买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