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少内斗,多干事(感谢云哥盟主打赏)(2 / 3)

在家无所事事,每月领到几十上百贯。”

“这是应该的吗”

“还有若是只养这些人就罢了,可他们的子孙后人会继续门荫入仕,继续领着这些不该属于他们拿的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还有谁会愿意做事”

“难道吕相、王相你们觉得这样下去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件好事亦或者伱们觉得,这些事情并不能动摇大宋的根基”

说到了最后,范仲淹已经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吕夷简王曾等人,因为他们现在是利益集团的老大。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说的是事实。

既然要对冗官下手,范仲淹自然是早早地做了许多功课,里面的内容可谓是触目惊心。

先不说偷税漏税的问题,单说四分之一没有职事,就意味着一万多官员每天在家随便玩,然后每个月领钱,享受着国家供养,比蛀虫还蛀虫。

关键要是宋朝工资低,那勉强还能忍。可问题是宋朝官员工资福利巨高,堪称历代王朝之最。

后世《清平乐》里范仲淹说自己年入三十万钱,也就是三百贯。

实际上那是影视剧乱说,真正的范仲淹在做参知政事的时候月薪就六百贯了,这还只是参知政事一个头衔收入,其余寄禄官、散官、勋官、贴职、爵位等加起来,年入三万贯。

这一点在《宋史职官志》以及《嘉祐禄令》上是有记载的,还有包拯做开封府尹的时候,光现钱收入就有两万贯,其它收入加起来,大概有两万一千多贯。

哪怕他们是二三品高级大员,享受的福利和津贴最高,中下级官吏没那么多,但普通官员每年几十上百贯还是有,工资收入绝对不能算差。

这么多官员,还有大量的官员不干事,就只领工资,哪个国家受得了自然也就造成了宋朝的冗官问题也成为历朝之最。

吕夷简听完默不作声。

赵骏和赵祯同样没有说话,赵骏是现在才了解冗官的具体情况,赵祯则是早就已经清楚,无力改变。

还是王曾开口提醒道:“希文公,莫忘了,正因为天下官员多由门荫入仕,才会引发众人群起而攻。纵使我们都认可你的变法改制,天下官员会认可吗”

“那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蛀虫腐蚀国家看着他们肆意妄为而无动于衷”范仲淹十分不忿地道:“这天底下难道就没有公理了吗”

“赵骏,你怎么看”

赵祯望向赵骏,之前赵骏不太了解实情,也说了一些建议,如今范仲淹把具体情况谈了下,他希望听听他的看法。

赵骏摇摇头道:“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先调研清楚,再做决定。不过就算调研清楚了,也别想一下子大规模裁减官员,老范你历史上的方向是对的,但方式错了。一下子搞掉那么多,人家不和你拼命才怪。”

“难道什么事都不做吗”

范仲淹很执拗,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讲究方法。比如细分职权,把那些没职事的官员调去当地方官,一个县里,有个县令,两个副县令,四五个县丞不就行了吗”

赵骏解释道:“让他们各自去分管经济、农业、教育、统计、林业局、矿业、交通、治安等等,做kpi绩效考核,卷死他们。”

“之前就听你说过一次,什么是kpi”

范仲淹皱眉。

赵骏笑道:“就是考核制度,明朝张居正改革里有这方面的详情,我到时候把他改革内容整理一下发给你,你自己去琢磨吧。”

发给我

这话怎么听着怪怪的

范仲淹一头雾水,就只好说道:“好。”

正在这时,赵祯问道:“赵骏,朕是想问问你,若是一个国家的大臣们都结党营私,连为朋党,互相攻讦,将会如何”

这个问题问得很突兀。

只刹那间,满室都没了声音。所有人都静了下来,房子里似乎能听见大家的呼吸声。

官家这句话,似是在意有所指呀。

赵骏自然能听懂赵祯的弦外之音,便沉声道:“党争自古以来就是封建王朝最内耗的事情,东汉党锢之祸,唐朝牛李之争,大宋元祐更化,明末东林与宦党相斗,这些都加剧了国家局势动荡,损害了国家利益,或直接或间接导致国家的灭亡。”

“元祐更化”

赵祯立即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词,因为前面有个大宋。

“是的。”

赵骏点点头:“元祐更化就是后来宋神宗,也就是你养子宋英宗赵曙的儿子赵顼晚期发生的事情,王安石和司马光新旧两党互相争斗,严重损耗了宋朝的国力。虽然宋神宗的儿子宋哲宗有一定作为,在位期间国力得到了一点恢复,但新旧两党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新法旧法冲突,社会问题愈演愈烈。最后宋徽宗继位,他在位期间昏庸无能,愚蠢至极,内忧外患之下,爆发了靖康耻,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