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豫王还没出手,敌人就投降了(1 / 2)

庭院中的小桥流水、枫叶如血,兽炭炉上小炉子的水沸腾翻滚。

一个美貌的扶桑侍女正在给朱桂煎茶。

朱桂靠着椅子,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殿下,南朝倭王已经在外面等候了。”

“让他们进来!”朱桂道。

后龟山天皇穿着象征天皇的麴尘袍,头戴垂缨冠,下摆拖着长长的下袭裾。

他年过三旬,皮肤白皙,留着乌黑的山羊胡须,脸圆眼小,一看就很好欺负的样子。

历史上,北朝提出天皇轮流制度,就把后龟山天皇骗得交出了三神器。

但也不用脑子想想,别人当了皇帝,又怎么会愿意把位置让出来!

结果,后小松天皇死后,北朝准备立后小松天皇的儿子。

后龟山天皇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欲召集旧南朝势力反扑。

但此时,南朝势力已经分崩离析,没有人愿意搭理后小松天皇了。

后小松天皇过了五年落魄生活,重新被送回了京都大觉寺出家。

“下国小王,拜见天朝豫王殿下!”后龟山天皇的态度十分谦卑。

朱桂道:“你所谓何来啊?”

后龟山天皇道:“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然而外有不臣常起刀兵

,内有伪王窃据神器。”

“倭国世代为中原臣属,希望大明能够助小王恢复山河,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

“小王必定世代尊大明为主,年年入朝岁贡!”

朱桂一手支撑着下巴:“你想说的就这个?”

后龟山天皇躬着身子,从旁边的大名手中接过盒子,恭敬地在朱桂面前打开。

朱桂漫不经心地端起茶杯,正想看看是什么奇珍异宝,结果就看到里面是一颗血淋漓的人头!

朱桂大惊,一口茶直接喷了后龟山天皇满脸。

后龟山天皇和那几个大名只以为朱桂不满,连忙跪在地上。

“是下臣莽撞,冲撞了殿下!”

朱桂虽然年幼,但本就是一个混世魔王,迅速恢复过来,他轻咳两声,直接将那难喝的茶摔在地上。

“哼,你们拿这人头来是什么意思,莫非是向本王示威来了?”

后龟山天皇将身子伏得更低了:“小王不敢,这是怀良亲王之首级!”

“之前怀良亲王冒犯天朝,小王为了表示诚意,已经将他斩杀,以表示扶桑对于大明的忠心!”

朱桂确实之前听过父皇怒骂这个怀良亲王,但他到底做了什么,朱桂就不清楚了。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来人,将我的扇子拿来!”

后龟山天皇心中惴惴不安,但朱桂没说话,他根本不敢爬起来,只能继续跪着。

很快侍从将一把扇子拿来。

朱桂将其丢在后龟山天皇面前:“你且看看!这是什么!”

后龟山天皇小心翼翼地捡起来,那是一把贴金扇,扇面黑底贴金,上面龙凤风舞地写了一首诗。

《倭扇行》

‘沧溟之中有奇甸,人风俗礼奇尚扇,卷舒非矩亦非规,列阵健儿首投献’

‘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观天坐井亦何知,断发斑衣以为便。’

‘浮辞尝云弃服多,捕贼观来王无辩,王无辨,褶裤笼松诚难验。’

‘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干天宪。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

后龟山天皇一看,脸色瞬间苍白如纸,啪嗒一声,扇子落在地上,他连忙以额头叩地。

口中喊道:“小王向来忠于大明,扶桑愿意献上倭国神器,以表示忠诚!”

这把扇子来自扶桑使节的贡品,老朱原本看这扇子还挺满意。

结果,那倭国使臣大放厥词,做了一首诗。

《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诗》:“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

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这货的意思是,扶桑国完全能够比得上天朝大明国,国中百姓就好比你们上古的先贤。日本人的穿衣打扮都是按照盛唐的习俗,君臣礼乐严格执行汉朝的标准。

老百姓生活都用金子做的刀切生鱼片吃,用银器装美酒,享受着神仙般的美好生活。

这货暗讽老朱出身乞丐,大明完全比不上大唐正统,扶桑才是传承大唐文化的礼仪之邦!

老朱直接说,恶其不恭,绝其贡献,示欲征之意。

同时,老朱也做了这首诗。

朱元璋在诗中指出了扶桑人的本来面貌:扶桑的国王是无道昏君,统治下的臣民个个出来做贼,残害大明沿海的百姓,惹得神鬼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