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海鲜(1 / 1)

陆渊立即靠了过去,准备询问价格。

但才靠近,却是看到那渔家老汉竟然从渔网上摘下一些灰绿色凹凸不平的贝壳,投掷进海中。

“老丈等等!”

那渔家老汉有些疑惑地抬起头来,便见一个俊俏的年轻人,身后跟着两个衣着不同的官差,顿时停下了活计。

“不知郎君有何贵干?”

“老丈,为何将这些贝壳丢弃?”陆渊问道。

“这都是一些没人要的东西,还会损伤渔网,捞到这些真是倒了霉!”渔家老汉叹气道。

“老汉,不如将其卖给我如何?”陆渊说道。

那些丑陋的贝壳正是生蚝,一个个个头比巴掌还大,都不知道多久没被人捕捞了。

还是古代生活好啊!

这生蚝随便吃!直接实现了生蚝自由!

“这些东西也就是一些孩童会吃,而且礁石上有的是,郎君又何必花钱买呢?”渔家老汉十分不解。

在老汉看来,虽然灾年实在没得吃了,倒也有人吃这东西,但平常时候大家更愿意吃鲜美的鱼虾,对于这些味道奇怪的东西不感兴趣。

陆渊顿时大喜:“我正巧有些用处,我出三文,便将这些都卖给我吧。”

渔家老汉虽然奇怪,但有钱不赚那是王八蛋!

当即将那些生蚝都解了下来,足有二十多个。

陆渊看到他捕捞的白条虾,皮皮虾也是肥美,干脆又在他这里买了一些海鲜。

一大袋白条虾、皮皮虾,加上两条海鲈鱼、十多只梭子蟹花费不过三十文。

而一斤猪肉就要14文钱了,可见这时候海鲜价格远不如肉类。

毕竟肉类抗饿,又富含油脂,更能解馋,在这物资贫乏的年代更受欢迎。

陆渊满意地提着海鲜,正准备离开突然却是注意到了船舷边挂着一些橄榄褐色的海藻。

那不是海带嘛?!

华夏原本并没有海带,文献记载,直到1927年,才在大连发现了海带。

专家推测可能是跟着扶桑船只到了大连。

而经过实践,大家发现海带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于是才开始了海带的养殖业。

而海带之中富含碘元素,碘是一种战略性物资,很多工业领域需要碘。

从此,海带养殖才大规模铺开。

陆渊推测,这海带大概也是跟着扶桑船过来的。

毕竟这时候那些倭寇经常骚扰东南沿海,有海带跟着船只过来也不奇怪。

至于文献之中没有记载,可能数量不多,而且并没有收到人们的重视而已。

陆渊思及此处,又道:“老丈,你将那海草也给我看看吧。”

渔家老汉依言解下海带,递给了陆渊:“这东西还真没怎么见过,也不知道怎的跑到了船上。”

“这东西不是我们大明的,应该是从别处飘来的。”陆渊笑道。

“飘来的,怎么会飘怎么远?它又不是鱼儿会游泳。”渔家老汉明显不相信。

陆渊也不多做解释。

挥别了老汉,陆渊往盐场而去。

陆渊又打发沈五去购买一些蒜头以及一些调料,而他准备先回去处理食材。

来到盐场,却是发现朱标坐在主厅之中,面色难看。

“陆先生去了何处?”朱标勉强露出笑容,打了声招呼。

陆渊也是能猜到朱标为何如何,大概便是因为那些贪官污吏。

不过这些并非是他该管的事情。

“殿下今日有口福了,我今天做海鲜大餐。也可以慰问一下这些盐户。”陆渊笑道。

“这些盐户确实过得困苦。”朱标也是叹了口气。

朱标看陆渊手中食材不够,又吩咐人去采买肉菜。

明初,盐的生产由官府直接经营。生产与经销盐的收入,占明廷财政收入的一半,对保证边防粮饷、战马之需,以及河工、赈灾等紧急费用,起着重大的作用。

因此,明廷对盐的控制极为严格。

海边制盐百姓为盐户,世代继承,轻易不允许改户。

明廷按丁分拨草荡卤地,发给煎盐盘铁。

而盐户必须缴纳额盐。纳完正课以外的余盐不能私卖,必须官收。

而除此之外,这些盐户要照样纳粮和服里甲正役,并有临时的苛派,如代办逃灶遗下来的额盐等等。

由于明初制盐生产力水